福建·龙岩 公众号 搜索
学校概况 办学特色 新闻中心 学部专栏 家校沟通 招生招聘
家长学校
亲子共读家长学校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学习再也不用催

发布者: 浏览次数: 348 2022/03/26


图片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学习再也不用催音频:00:0014:50

主播 | 大雄

全文3026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图片


家长们在陪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孩子自觉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劲,一到学习就开始磨蹭、拖延、注意力不集中,有点时间就想着玩,不会主动学习······

 

这些表现,总结起来就是因为缺乏内驱力。

 

什么是内驱力?简单来说就是内部驱动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内驱力强的孩子,不管有没有外在奖励,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能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遇到困难和挫败的时候,也不会轻易放弃。

 

而那些缺乏内驱力的孩子,则表现得十分被动,抗拒学习,持续性差,过程中容易产生挫败感,自暴自弃。

 

著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曾在演讲中说:

 

“令人忧虑的是今天孩子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几乎全部来自外在压力和奖励。结果是他们既不会有宏伟的目标,也不会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这样的未来我都不愿意去想象。
 
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内驱力,普通的孩子也可以取得非凡成就。”

 

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不是灌输知识和道理,而是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他走上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道路。


具体来说,家长要做好这四件事:

 


01
和谐、温暖的成长环境是前提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只有那些低级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人,才容易走上自我实现之路。

 

图片

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


由此可见,满足底层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孩子才会到达自我实现的需求层面,思考自我价值,追求自身的完善。

 

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或是父母关系不和、家庭氛围紧张纷乱,他就会把许多精力放在寻找爱和安全感上,不能全身心地探索世界、发展自我。

 

有些孩子在父母、老师、同学那里得不到尊重,自尊心受损,他们就没有心思考虑好好学习的事,而是首先想着通过各种方式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常表现出叛逆、不听话。

 

因此,想要孩子专注于自我成长,家长首先要给他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成长环境,爱孩子、关心孩子,尊重和支持孩子,让他在家庭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此外,也要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同伴关系,遇到问题及时陪他一起解决,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班级、同伴中。

 


02
警惕过度的“外驱力”
 

为了督促孩子学习,许多家长会使用各种“外驱力”,常见的有:

 

给孩子很大压力,逼着孩子学:常跟孩子灌输“我和你爸爸这么辛苦,你考这么差,对得起我们吗?”“不好好学习,将来找不到好工作”······

 

给孩子布置大量的学习任务,严格督促,紧盯着孩子,不允许孩子偷一点懒。

 

奖励与惩罚:背一首诗就可以吃零食;两门课都考到95以上,每个周末可以玩一会儿手机;不好好写作业,就不去游乐园·····

 

使用这些外部动力,刚开始可能效果明显,但时间长了,反而会破坏孩子的内驱力。

 

图片


葡萄牙的一项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发现,即使是刚刚上小学的孩子,内驱力和外驱力也能给他们的成绩带来显著影响。

 

实验结论表明:

 

小学一到四年级时,内驱力越强,成绩越好,二者高度相关;

 

一到三年级时,外驱力与成绩不相关,对成绩没有明显影响;然而到了四年级时,外驱力变成负相关,即体验到更多外驱力的孩子,成绩会更差。

 

当外力过强时,孩子体会不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在一段时间里可以被推着前进,然而一旦外力减弱或消失,就会立马被打回原形。

 

不管是我在求学时代,还是成为教师后,看着一批又一批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其中都不乏一些学生,初高中被老师、家长管得很严,到了大学的宽松环境里,就一下子失去了学习动力,自制力很差,没有目标、荒废学业,整个大学生活浑浑噩噩。

 

因此,在孩子刚升入小学时,家长可以对孩子的学习多上点心,通过制定规矩、陪孩子写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家长应该尽量减少使用外部动力,重点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03
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
 

有些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就一门心思扑在孩子的学习上,干涉、管控很多,以为盯得紧、管得严,孩子成绩就会提高。

 

这些家长忽视了自主感的重要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自主感,就是孩子感觉到能自己决定一些事情,这是激发内驱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孩子需要发展自主感,如果没有发展好,就会否定自我价值,从而自我怀疑。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感,父母就应该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给他机会做一些决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主权”。


 

如果家长平时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决定孩子的学习时间、学习任务,孩子没有自主权,就会导致两种结果:

 

第一,孩子感到厌烦,产生逆反心理,故意和家长对着干,抗拒学习;

 

第二,当孩子多次尝试后发现自己的话语没有分量,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一种无助感,认为自己控制不了事情的走向和结果,内心失去活力,对学习缺乏热情。

 

没有自由,自控就无从谈起。

 

只有家长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孩子自己选择和决定,并承担相应后果,孩子才能学会独立思考,并自发地调整行为,懂得对自己负责。

 

拥有自主权的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做起事来更加积极主动。

 
04
帮助孩子树立目标
 

在多项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埃隆·马斯克曾说:

 

“对我来说,我要做的是有意义的事情,尽我的所能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我想做的事情。
 
我想改变世界,希望能够尽我的努力,创立一个新世界,使人们享受生活,这是我想做的事情。为此,我不介意冒险。”

 

正是在这种强烈目标感的引领下,他总是内驱力十足,比常人多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也从不怕失败。

 

许多高考成绩优异,进入211、985大学的学生,当高考、成绩、排名等外界因素消失的时候,开始找不到内心的动力了,他们自称“废物”,没有学习的劲头,什么也不想干。

 

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将这种心理状态称为“空心病”。其实就是一种目标缺失的表现。

 

诗人叶芝所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上一篇: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下一篇:最好的学校,就在你家里

  • 亲子共读
  • 家长学校
学校概况
{if !empty($vv.url) } 学校简介 {else} 学校简介 {/if}{if !empty($vv.url) } 招生简章 {else} 招生简章 {/if}{if !empty($vv.url) } 办学理念 {else} 办学理念 {/if}{if !empty($vv.url) } 美丽校园 {else} 美丽校园 {/if}{if !empty($vv.url) } 廉洁举报 {else} 廉洁举报 {/if} 联系我们
办学特色
特色学校 特色教学 特色课程 特色管理
新闻中心
校园公告校园动态媒体报道活动专栏
学部专栏
高中部
家校沟通
每周菜谱 家校共育 家校问答
招生招聘
招生信息 在线报名 招聘信息 在线应聘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招生简章办学理念美丽校园廉洁举报 联系我们
办学特色
特色学校 特色教学 特色课程 特色管理
新闻中心
校园公告校园动态媒体报道活动专栏
学部专栏
高中部
家校沟通
每周菜谱 家校共育 家校问答 校长信箱
招生招聘
招生信息 在线报名 招聘信息 在线应聘

微信公众号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未来城内(高速北出口西行500米) 电话:0597-2813333 邮箱:ly-pkupw@yango.com.cn
闽ICP备2020018239号-2
版权所有@龙岩市新罗区博雅高级中学  DESIGN BY: HUU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