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期文章,我们聊过暴脾气的孩子,是一群被误解的孩子。他们因为年龄小,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大脑负责情绪调节的部分发展还不成熟,缺乏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容易表现出暴躁和不安。我们真正希望看到的,不是孩子从不胡闹、发脾气,而是可以“好好生气”。对于父母而言,真正具有挑战性的,也是如何与一个暴脾气小孩相处。有家长曾抱怨孩子脾气大还死犟,哪里不合他的心意了,他就开始哭闹,急起来还会拳脚相加,有一次不高兴,甚至拿起扔水杯砸人。生活中,像这样暴脾气小孩,因为不懂得如何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情绪、控制情绪而吃了不少亏。一方面,他们无法好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另一方面频繁地发脾气,也使他们和爸爸妈妈的日常生活充满困难和挑战,亲子之间出现隔阂。
生气是一种极其正常的生活状态。生气的表达,目的是表达反对意见、改善心情,获得积极的改变。只是,你需要一点技巧,来规避生气带来的恶劣影响。
这段话对于喜欢发脾气的孩子来说同样适用,比起不发脾气,他们更需要学习“好好生气”的技巧。
很多小孩,一闹脾气会被长辈严厉呵止,鲜少有大人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表示接纳。其实,每个人都要有时间让情绪平静下来,孩子也一样,需要有释放情绪的时间,只有亲身体会各种情绪,才能更深刻地认识情绪、学会调节情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贝姬·肯尼迪在《看见孩子》也曾说:
“透过发脾气的表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痛苦持续蓄积的孩子,其中有沮丧、失望、嫉妒、悲伤或愤怒。”
如果父母能够敏锐地觉察到孩子的情绪并做出恰当的反应,比如接纳、共情、宽慰,孩子慢慢地就能减少哭闹。相反,父母如果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拒绝,反而让孩子更加崩溃。
想让孩子学会好好发脾气,大人要先懂得接受孩子负面情绪存在,让孩子明白:“你有生气、愤怒的权利,它不过是众多情绪中的一种,爸爸妈妈不仅不会因此指责你,而且就在这儿陪伴你。”你可以抱着孩子,拍拍他的背,让他的情绪“飞”一会;你也可以坐在他旁边,陪伴他,陪他默默地哭泣;对情绪激动的孩子,不妨抱着他到安静的环境里待一会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能做的只有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对释放情感的孩子多一分同情,将孩子的行为当成求助而不是对你的反抗。在你的态度里,孩子觉得自己被看到了,被理解了,才会平静下来。《正面管教》中曾经提到过,大多的父母认为在生气时就要解决问题,其实,这是最不适合解决问题的时候。在生气的时候,孩子接通的是“原始脑”,他们的选择只有“战”(争夺权力)或者是“逃”(后撤,并且无法沟通)。换句话说,孩子发脾气时,不必惊慌着急,不要急着说道理,让孩子冷静下来,直到能够用理性大脑来思考时再解决问题才有意义。这个时间,我们先去回应孩子的情绪,看见孩子发脾气背后的原因,说出孩子未能说出口的需求,比如:当我们将孩子的需求复述出来,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也能帮助我们共情孩子。孩子的词汇量可能不多,当我们使用大量的情感语言来回应他,不但有利于孩子平复心情,还能帮助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情绪。孩子在获得安慰的同时,也渐渐地学会了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就能够减少坏脾气发生的频率,促进社交技能的发展。每个人发脾气的形式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拍桌砸碗、有的人谩骂不停、有的人阴阳怪气,还有的人冷言冷语……其实,这种表达情绪的方法,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只会激化矛盾,无法带来相互体谅。我们在教孩子好好生气,实际上也是在教他们明白如何表达感受。我们所说的“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是指什么都要接纳,尤其是一些暴力的行为。有的孩子发脾气时,闹出来的动静很大,比如乱打、乱踢、乱抓,甚至满屋子乱扔东西。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父母进行干预和制止,让孩子知道:我们接受你所有的情绪,这并不代表接受你所有的行为。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搞破坏,这是我们发脾气的底线。你可以抱着孩子到安全的角落,告诉他:“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你可以哭,可以闹,但是妈妈不允许你伤害自己,伤害身边人。”这个过程,不要说教,不要惩罚,你越镇定,孩子越能感受到安全,越是能在狂怒中平息。等一切都平静下来后,我们还能与孩子一起回顾当时的情形,他们可能会受益匪浅。比如当孩子从情绪旋涡中平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下次你如果觉得委屈了,你要告诉爸爸妈妈,不然妈妈不知道你到底想要什么。”
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这个.......这些需求和感受如何表达,需要父母慢慢去教孩子。如果孩子是因为你拒绝他的无理要求而发脾气,这时候简单向他解释为什么你要说“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比如为什么不能做某件事,什么时候才能做?当父母不被孩子的哭闹所影响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就能懂得行为边界在哪里,这也是规矩建立的过程。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平时可以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在“负面”情绪中待太久。比如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技巧:深呼吸可以有效调节我们的情绪,音乐和画画也能够帮助我们放松。孩子的情绪管理是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这个过程很漫长,从小做好孩子的情绪教育,孩子一生都会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