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无名小花,做千千万万
——拒绝容貌焦虑
我们活着不是为了成为谁,而是为了成为无可替代、独一无二的自己。
”
随着“颜值社会”的到来,“颜值”崇尚现象与日俱增。社会评价体系对“颜值”的过分倚重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对自我外形的过分关注,“容貌焦虑”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悄然而生。在日常刷视频软件时,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男性以自身的标准对女性进行评判:“这么胖还敢拍视频!”“穿成这样能出门吗?”“卸个妆看看”……在长此以往的媒介环境中很多女性开始产生容貌焦虑,在我们生活中不难看到,很多女生每天都在说“我又胖了”,“我要减肥”“没化妆戴口罩出门”,甚至为了追求所谓的“美丽”,去进行医美技术缓解容貌焦虑。科技美女不断出现导致“大眼睛”,“直角肩”“锥子脸”等千篇一律的审美观出现,而容不得任何其他形式的美,那到底什么是美呢?美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又为什么会出现容貌焦虑呢?
“
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才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对认可的追求,才扼杀了自由。
”
容貌焦虑的存在既不能忽视主体的能动选择,也不能忽视社会结构的影响和限制。社会中的人都想去追寻美丽的人与事物,所以,长得好看的人无论在学业还是职场中都相对具有较大优势,形成了“颜值即正义”。然而这对于不符合主流审美的人来说却是不公平的。生活中,好看的人受到优待的例子有很多,有位面试官在社交媒体上直言:“今天来面试的人我只留下了一个,不是因为他多厉害,来面试的人里比他厉害的有的是,只是因为他长得太帅了,就算什么也不会光坐在那就很养眼了。”还有人做过一项视频观察,他们发现同样是拎着重物的女生,颜值高的女生比长相普通的女生更容易得到帮助。而这种现实发生的事件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容貌带来的优势,进行医美和整容等方式提升个人形象似乎成为获得更大竞争力的一种途径。
其次,我们要试着由他人来认识自己。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诸如原生家庭、成长环境这样的因素而陷入错误的自我否定和怀疑之中,这时他人的介入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曾经有这样一则广告,名字叫做:“You are more beautiful than you think”,这是多芬多年前就推出的广告,在广告中他们找来一位美国联邦调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御用嫌犯素描师帮几位从未谋面的素人女性素描。素描师仅仅通过这些女性素人的口述,就能画出她们“眼中的自己”。整个过程她们不会和素描师见面,只会在素描前被安排认识某个人。然后,素描师透过几位素人女性的口述,画出她们“眼中的自己”。接着,再请来刚刚和他们交过朋友的人,以同样的方式描述同一位实验者的样子。令人惊讶的是,同一位女性,通过不同描述画出来的画像却大相径庭。素人口述的自己多半较为臃肿、悲伤和暗淡,然而陌生人描述的作品则较为乐观、友善和美丽。这种情况正是“我们总是太在意自己身上的缺点,导致看不见自己的优点”而造成的。其实,你远比你想象中的美多了,每个女性皆是如此。为了让自己不再深陷在对自己的误解之中,我们要多与朋友沟通。传播学中的“镜中我”理论认为:他人的评价是我们对于自身评价的一个重要来源。如果我们的关注点仅仅局限于不足与瑕疵,势必会逐渐放大自己的容貌焦虑,而忽视自己的长处。所以,我们不妨组成一个“夸夸小队”,就像之前流行的“夸夸群”那样,专注于发掘对方的美丽并进行夸赞。这样,既能在夸赞声中找回对自己正确的看法,也可以锻炼自己发现美和辨别美的能力。
这世界上有太多复制粘贴的美,而你是与众不同的美。
”
当然,除了从外部缓解容貌焦虑外,我们更要去提升自己的内在,多发现和关注自己的内在美,外在只是构成自我的一部分。在传统的大环境下,我们常常在与他人的比较之中,以及被别人的区别对待中深感容貌焦虑。我们不敢面对镜头,不敢在人群中展示自己,甚至拼命打扮自己以求呈现相对完美的形象。但其实,自信才是最好的加分项。为什么男性的容貌焦虑远远少于女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足够自信。在当今社会下,“她经济”和女性力量的崛起都证明了女性并不比男性差。所以,我们更应专注于提升自身的实力,发掘自身的长处,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让他人为我们的内在魅力而折服,让自己拥有无法被剥夺的绝对优势,那么内在的耀眼光芒必定会掩盖外在的小小瑕疵。
此外,为防止容貌焦虑“野蛮生长”,更需要全体社会的共同努力。所有人都应该打破“传统”的“枷锁”,拥抱不被定义的美。其实女性的美从来不止于年轻,不止于“白幼瘦”,不止于风华正茂时。自信独立的你很美,热爱生活的你很美,真诚善良的你很美,开心快乐的你也很美。美只是一种状态而已,你不必为此焦虑。但是这仅靠女性的自我觉醒是不够的,正是男性与女性才共同构成了这个社会。因此,男性应该摒弃“男性凝视”下对女性的双标和桎梏,拒绝审视女性。同时,男性应该去更主动地包容和接纳女性,她们也只是和你们一样的“人”罢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再者,学校与家庭也要共同培养青少年对美的欣赏。学校应多开设美学课程,争取在点滴中潜移默化孩子们对美的意识,家长们也要配合学校,从自身做起,从而为孩子塑造良好的学习榜样。
你不一定非得长成玫瑰,你乐意的话,做茉莉,做淡菊,做无名小花,做千千万万。活得像自己,才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
”
苏格拉底认为“美不仅仅是表面的形式,更是内在的精神和品质”;老子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不同的学者尚且对美的看法不尽相同,我们何必执着于一种固化的、局限的美呢?我们的美、女性的美,从来不该被固有标准所定义,除了外界会不停更迭时代审美体系,展开自我赏析与凝视尤为可贵,心有猛虎也依然能够细嗅蔷薇。最后我想把村上春树的这段话送给大家:“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人各有不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都不稀奇,无论活成什么样子都会有人说三道四。这个世界我们只来一次,看喜欢的风景,做喜欢的事,你不一定非要活成玫瑰,你愿意的话,做茉莉、做雏菊,做向日葵,做无名小花,做千千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