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鱼缸里的十几条小鱼,每天都得到精心照料,可几年过去,小鱼始终只有三寸长。
直到有一天,鱼缸被打破,小鱼被放到了院子里的水池中。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小鱼就从三寸疯狂地长到了一尺。
这种打破鱼缸,让鱼儿更快、更好成长的现象被称为“鱼缸法则”。
小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孩子亦是如此。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他的潜能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他的内驱力会被唤醒,懂得自我激励、自我管理。
如果限制、控制过多,孩子就会像那些小鱼一样,身心发展受限。
有些家长一听到给孩子自由就紧张:
“给孩子自由,那他还不上天了?”
“难道让孩子为所欲为吗?”
“没有规矩能行吗,进入社会迟早被教训!”
其实,我们说的自由,当然是一种“相对的自由”,在安全范围内、一定规则下,尽可能地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去成长。
尤其是在下面这三件事上给孩子自由,他会成长得更为出色。
探索、体验的自由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教育中最大的阻碍不是别的,而是他们自身的恐惧、担心、怕麻烦。
例如:
孩子在不会影响他人,也没有安全隐患的空地上尽情奔跑,家长:“别跑呀,小心摔倒了!”
孩子把玩具都拆了装、装了拆,家长:“你这是在干嘛?弄坏了我以后不给你买了。”
孩子在路上踩踩水坑、捡捡石头,家长:“太脏了,赶紧过来,不许碰。”
孩子在学着做一些事的过程中,不小心搞砸了、犯了错,家长就言辞激烈地批评、否定孩子。
于是孩子只能小小地叹息一声,收起自己的好奇心、探索欲,谨小慎微,做个家长眼中的乖宝宝,保持干净、不添乱、不犯错、不让爸妈担心。
然而,看似平静、安全的表象之下,孩子的手脚却被束缚住了,失去了体验和探索的自由。
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说:
“我们必须严格避免抑制孩子们的自发活动。显然这里只在行为上给孩子自由。
孩子们有了自由,就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了兴趣,孩子就会反复做,在反复练习中学会专注,产生有序。
因为长久的专注,儿童会逐渐地感知把握事物的规律并顺应这种规律,最早的纪律也就形成了。”
这不能碰、那不能做,孩子做什么事都畏手畏脚,就会逐渐失去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失去持续专注于某件事的宝贵体验,无法广泛、深入地学习和认知。
有位家长曾经说到,两个孩子总是喜欢在墙上涂涂画画,当她想要阻止孩子的时候,丈夫阻止了她,告诉她不要影响了他们的创作,墙纸可以再换,灵感被抹杀掉就没有了。
这就是给孩子自由。
允许孩子在安全、不干扰他人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活动、探索,找到自己感兴趣、愿意专注其中的事情,并给他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除了原则性问题,每当他犯错、闯祸,家长不要反应太大、求全责备,应当看做是孩子尝试和学习的过程,用平和的态度来引导孩子,让他从中积累经验。
在这样自由的体验和探索中,孩子才能够充分地打开感官,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促进大脑发育和认知发展,并通过亲身实践,提高能力、收获宝贵的成长经验。